【澳門日報消息】
深圳國際仲裁院新疆設分支機構
劉藝良:深合區可效法拓東南亞合作
調研組赴深圳國際仲裁院調研。調研組組長劉藝良和組員黃顯輝表示,深圳國際仲裁院國際化水平令人印象深刻,認為澳門、珠海及深合區仲裁機構均可借鑒其經驗,利用平台及區位優勢,將影響力和業務擴展至葡語系及東南亞國家。
助拓中亞東歐業務
深圳國際仲裁院由廣東省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創設於一九八三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各省市建立的第一家仲裁機構,也是粵港澳區第一家仲裁機構。二〇二一年,按照中央文件要求加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仲裁中心”名稱,深化與港澳的合作,並加大輻射內地的功能。在香港、江門均設立仲裁院及仲裁中心。
劉藝良認為,該院主要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針對性強,定位清晰。仲裁員來自內地、港澳及眾多域外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彰顯國際化程度之高。經過四十多年不斷的創新發展,在跨境法律規則機制對接方面成果顯著,成為國內行業標桿。去年處理案件超過一萬二千件,爭議金額超一千三百億元,業務量及標的都處於國際領先行列。
他認為,深圳國際仲裁院眾多成功經驗都值得珠海及深合區仲裁機構借鑒。同時,對於如何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司法合作水平,亦有諸多啟發。
例如深圳國際仲裁院在新疆設立分支機構,助力拓展中亞及東歐業務,深合區仲裁機構可效法,建立與東南亞等國家的合作。
做好與葡商貿仲裁
調研組組員黃顯輝表示,通過是次調研,深刻體會到深圳國際仲裁院的創新性和國際化,尤其對其裁決執行、案件結構、仲裁員結構、治理結構、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六大國際化做法印象深刻。讚揚其對國家對外開放,作出了巨大貢獻。目前,仲裁院仲裁員覆蓋一百一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當事人累計覆蓋一百四十一個國家和地區。
他認為,澳門仲裁機構可多多學習深圳國際仲裁院的先進理念,加速與大灣區融合,繼續發揮好“一國兩制”優勢,做好國家與葡語系國家商貿往來期間的仲裁工作,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出一分力。